你痛经吗?看看中医如何外治法治痛经

  篇一:宝宝起痱子推荐四个中医外治法

  夏季又热又潮,可苦了肉呼呼的小宝宝,又痒又痛的痱子让父母看着心焦。在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外治法专家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推荐了四个中医外治法。

  藿香正气水擦洗。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浓度为:不满3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3;4~12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2;超过1岁者,药液与水比例1:1。用药前先用温水将患处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双花浴液洗澡。双花浴液指的是金银花和野菊花,它们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取金银花和野菊花各30克,煎水备用,与浴水的比例参照上文,一般洗泡5~10分钟即可,沐浴后非常凉爽,还可防治痱子。

  白酒化六神丸涂擦。不少家长在夏天给孩子服用六神丸防治痱子,实际上有一定危险,因为不少六神丸是由牛黄、蟾蜍等中药组成,其中蟾蜍有毒,婴幼儿服用不当会出现中毒症状。外用防治痱子相对安全:取六神丸20颗,用3毫升46度左右的白酒化开,家长用洗净的手指蘸取涂抹宝宝有痱子的地方即可。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比较严重的痱子,第一次使用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稀释十滴水涂擦。先用温开水将患处皮肤的汗水和分泌的油脂擦洗干净,然后,挤出数滴十滴水与温开水按l:10的比例稀释后涂于患处,并自然风干。每天擦涂次数可视痱子多少而增减。第一次使用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本报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特约记者杨璞

  篇二:中医外治儿童遗尿症

  婴幼儿时期,由于脏腑娇嫩,发育不完全,“肾常虚”,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完善;学龄期儿童也可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然发生尿床,这均是正常现象。但年龄超过5岁以上儿童,睡中经常尿湿裤子或床铺,每周至少有2次且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则为病态,称为儿童尿遗症。

  中医认为遗尿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最多见。或反复外感、喂养不当,肺脾气虚,或心肾不交、肝经湿热,下迫膀胱,膀胱约束不利而致遗尿。中医治疗遗尿症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方法,除了内治法辨证论治外,还有多种外治法。

  敷贴疗法取丁香、肉桂、益智仁、覆盆子等共研细末,用黄酒调制成药饼,药饼直径约2厘米,厚0.5厘米,敷于脐部,第二天早上除去。

  熏灸以硫磺、五倍子、麝香等药研粉,用水调成一厚约3毫米的圆饼敷于关元穴,再以温箱隔药灸关元,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此外,还要注意预防与调护。勿使患儿白天玩耍过度,睡前饮水太多,且晚餐不进稀饭、汤水,中药汤剂也不宜晚间服。幼儿每晚按时唤醒排尿,逐渐养成自控的排尿习惯。夜间尿湿后要及时更换裤褥,保持干燥及外阴部清洁。家长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打骂体罚,以消除其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篇三:你痛经吗?看看中医如何外治法治痛经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冲任气血不畅致“不通则痛”;或冲任失于濡养而“不荣而痛”,临床可分为寒凝气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血瘀阻络或湿热下注等类型,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试试以下中医外治法。

  体针疗法常用穴位为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暖下焦、温养冲任、行气散瘀的作用;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瘀血得出,通则不痛;足三里可补益气血。于经前1周开始治疗效果最为突出。

  耳压疗法耳压疗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颗粒状药物或磁珠等,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痛经,可取耳穴子宫、内生殖器、肝、肾、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将磁珠用胶布固定于相应耳穴,每日按压穴位数次,双耳交替贴压,隔日1次。

  艾灸疗法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三阴交等。主要是通过燃烧的艾条将热力和药力渗入经络腧穴以到达祛湿散寒、通经活络、理气活血、暖宫强肾的作用,从根本调理脏腑功能,缓解和治疗痛经。每穴约灸5-10分钟,以患者可耐受,皮肤温热红晕为度,一般常用温针灸或隔姜灸,适宜于寒凝气滞型患者。

  拔罐疗法选穴主要以背俞穴为主,多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八髎等穴位重点刺激,采用留罐法,留罐时间为5-10分钟,有逐寒祛湿、疏经通络的作用。

  • 16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