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到底应该相信哪个“过来人”之哺乳篇

“我亲爱的宝宝,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我第壹次当妈妈,你也是第壹次当宝宝,如果对你照顾不周,请多多担待,爱你~”

生娃之前,相信不少人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没有认真做功课。娃出生之后,各路亲朋好友都来看望宝宝和新妈妈,当然免不了语重心长地“教导”两句,然后才能放心离开。

不成想,正是这些各执一词的经验之谈,让新妈妈犯晕没了方向,到底该听谁的?

宝宝出生了,新妈妈被推出产房起,众人都盯着新妈妈的一对乳房,有奶还是没奶?成了新妈妈忐忑的第壹件事。

看到宝宝费力嘬了半天急躁地嗷嗷大哭,老人叹气说,“没奶!喂奶粉吧,别饿着娃!”新妈妈还没从生娃的疼痛中缓过劲来,听到这么一句,原本母乳喂养的信心此刻被击得稀碎。

一会儿,护士来了,检查了乳房使劲一掐,“有奶!抱起来给宝宝吸!”清脆响亮的一句话,重燃了妈妈喂母乳的决心。

可是,宝宝确实吸不出来呀?“用吸奶器吸!”这时候的妈妈,仿佛听到的每一句建议都是救命稻草一般,为了成功母乳一定要试一试。

结果,手动吸奶器、电动吸奶器,各种玩意儿一起上,奶瓶中少得可怜的几滴奶像在无情地嘲笑着新妈妈。

在宝宝低成功率吃到奶、手动电动吸奶器吸奶和大口猛喝下奶汤中,新妈妈紧张焦虑精疲力竭地度过了产后前两天。第三天,迎来了大部分产妇都会经历的一道坎---生理性乳涨,乳房肿的像两块大石头,娃吃到奶的成功率几乎降为零。

在身边人的叹气声中,新妈妈彻底崩溃了,自己到底有没有奶?到底能不能母乳喂养?到底应不应该加奶粉?

其实,现在绝大部分的孕妇产后都是有奶的,尤其是顺产的妈妈。我们的前辈们之所以没奶,一部分是因为年代的不同,当时的孕妇在孕期摄入的食物营养有限,缺乏产生乳汁的“原材料”,另一部分原因直到现在依然存在,那就是有奶不会喂,蕞终导致涨奶、回奶。

关于产后成功哺乳,建议准妈妈对以下内容做好功课

01

孕前对乳房进行检查,如果自己属于乳头内陷、乳头短平的情况,孕前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矫正。

02

孕期和家人一起学习哺乳知识,孕期乳腺内的导管、腺泡和小叶都在努力生长,孕晚期,腺泡内会充满初乳,就等宝宝出生后的一声啼哭了。家人也需要懂这些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给新妈妈信心和鼓励,而不是动不动就说加奶粉。

03

产后,新妈妈应该淡定对待宝宝吃不到奶时的哭闹,充分相信宝宝的能力,提供让宝宝舒服的哺乳姿势,给宝宝一些适应和调整的时间,其间可以辅助宝宝找到正确的含乳方式。不用担心宝宝会饿到,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时是带着能量储备的,而且新生儿的胃很小,出生第壹天的胃容量仅有一颗樱桃大小,第三天约为一只小核桃大,一周后达到一个乒乓球大,一个月后才能达到一个鸡蛋大。所以,在新妈妈和宝宝处于哺乳磨合期时,请远离奶粉。

04

产后3-4天,大部分新妈妈会经历生理性乳涨,这时,让宝宝进行频繁吸吮,一般48小时后就能恢复了。谨记热胀冷缩的原理,涨奶疼痛时应该采用冷敷而不是热敷。

05

产后食谱忌各种“下奶汤”,新妈妈产后身体虚弱确实需要补充营养,但是只需要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适当添加食物品种和营养,而不是大量去喝猪蹄汤、鲫鱼汤、排骨汤等,这些汤里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营养,有的只是油脂,只会使乳汁稠厚、脂肪含量增高,赌奶的风险就这样升高了。哺乳初期,应当以保证乳汁通畅为首要目标,做到清淡饮食,如果担心乳汁不足,蕞该选择的下奶神器是“水”。母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喂奶前喝一杯温水,放松心情去哺乳,乳汁一定会很充足的。

06

遇到宝宝含乳方式难以纠正、生理性乳涨疼痛难忍、乳房硬块乳汁淤积赌奶严重等问题时,不要去找什么开奶师、催乳师,乳房不是随便能揉的,疼痛的同时造成乳腺管的损伤,只会让你的哺乳之路变得更艰辛。选择具备科学知识和专业手法的母乳指导,帮你从根本上解决哺乳难题。

“过来人”太多,靠谱的太少,说到底,自身知识修养的丰富和提高才是硬资本。孕期甚至是孕前多多关注一些官方知识,提前学习和了解,做好了准备再上战场,自然不会那么慌乱了。

  • 16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