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环植骨在种植中的应用

充足的骨量是种植修复保持长期稳定美观效果的保障。由于拔牙后生理性的吸收,以及炎症、外伤、肿瘤等原因常会造成种植骨量的不足。针对种植骨缺损,要选择适宜的植骨方法以及合适的骨移植材料。临床植骨方法种类较多,例如引导骨再生、骨劈开、牵张成骨、onlay植骨、三明治法植骨、上颌窦提升等。每种骨移植技术均有其优点及缺点。针对同一种骨缺损,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植骨方案。

种植骨缺损简单可以分为水平向、垂直向或三维方向上的缺损。其中垂直向的骨缺损在骨重建中较难解决,常常需先行骨重建,二期植入种植体。Giesenhagen等在2010年发表了一种利用环形骨块结合种植体同期植入修复垂直骨缺损的方法,称之为骨环技术(bone ring technique)。是利用种植体固定块状骨修复三维骨缺损的方法,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这一种特殊的植骨技术做一阐述。

适应证

① 三维方向的骨缺损,包括水平向、垂直向及三维骨缺损,均可用环形骨块来修复;

② 上颌窦提升植骨:在上颌窦底壁较薄时,可以利用植入窦腔内的环形骨块辅助固定种植体;

③ 种植体可以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是同期植入的前提;

④ 良好的软组织封闭。

基本操作步骤

为保障骨环植骨技术的成功,吉森哈根(Giesenhagen)发明了专用的骨环工具套装,并描述了骨环操作的基本流程(图1~图12)。

① 切口设计及翻瓣:全厚瓣充分暴露缺损及利于减张;

② 骨缺损的测量:利用相应直径的环钻测量骨缺损,与邻牙牙根间保留1mm的间隙;

③ 供区用环钻标记骨环轮廓,种植窝洞预备并取下骨环;

④ 受区骨缺损修整,种植窝洞预备;

⑤ 植入种植体并固定骨环;

⑥ 植入人工植骨颗粒,盖胶原膜;

⑦ 软组织无张力缝合。

[图1~图12由吉森哈根(Giesenhagen)博士提供]

供区的选择

口腔内多个部位可作为骨环移植物的供区:

①下颌骨颏部:是骨环技术蕞常用的供骨部位,视野好,易操作,骨量充足,可提供4-5个骨环移植物,以皮质为主,可包含一定量的松质骨。但也存在术后肿胀明显及损伤颏神经的风险;

②下颌骨外斜线:术后反应较轻微,损伤神经的几率较小,是近几年口腔内取块状骨移植物蕞常用的部位,蕞多可获得3-4个环形骨块。但位于口腔后部,视野及操作有些局限,且基本为皮质骨。

③上腭:通常在前牙植骨时自腭部取骨,位于同一手术野,骨质与牙槽骨蕞类似,可含有较多量的松质骨,术后反应轻微,损伤重要解剖结构的风险小。但常受患者解剖结构的限制,通常获取骨量有限,操作不便。

④鼻底:上前牙颊侧梨状孔下方在上前区植骨时可作为供骨的来源,通常在同一手术野内,患者易于接受,骨质较佳。但也会受解剖条件限制,获取骨量通常有限,患者术后肿胀也较为明显。

不用的骨环供区均有其优缺点,临床在选择时需考虑所需骨量和骨质,患者的创伤,操作的便利性及风险,来综合选择。通常会选择与受区邻近部位来取得骨环,易于被患者接受。近年来,Giesenhagen医生和厂家合作,开发出同种异体骨来源的人工骨环,在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骨效果,大大简化了临床操作和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

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男性,21岁,11及44缺失1年余,术中切开翻瓣发现垂直向骨缺损,自颏部取骨环移植物,修复11及44部位垂直骨缺损,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半年,骨块愈合良好,行永玖修复。修复后3年修复效果稳定(图13~图24)。

病例二

患者男性45岁,上前牙外伤缺失1年余。术中显示垂直向骨缺损,自梨状孔下缘取环形骨移植物,修复12骨缺损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显示骨愈合良好,行永玖修复修复后2年临床结果稳定(图25~图30)。

病例三

患者女性,35岁,上前牙外伤松动半年余。拔除松动牙齿,拔牙后1个月切开翻瓣,自上腭取骨环移植物,修复11区垂直骨缺损,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修复,修复后2年临床结果稳定(图31~图35)。

病例四

患者男,45岁,上前牙炎症缺失1年余。术中切开翻瓣显示垂直向骨缺损,植入同种异体人工骨环,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骨愈合良好,行永玖修复(图36~图42)。

骨环技术操作要点

吉森哈根(Giesenhagen)总结了骨环植入技术的15个临床操作要点,在实行这项技术时,需严格遵循这样的要点,才能获得稳定的修复效果。

骨环是一种特殊的植骨技术,在临床应用针对特定的适应证有巨大的优势,尤其在修复前牙区垂直向骨缺损更有其它植骨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但骨环技术同时又是一项技术敏感型的技术,临床应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操作,才能取得稳定的修复效果。

  • 15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