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F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来于自身血液用于自身皮肤

如何运用CGF进行面部填充。

一、PPP凝胶与CD34+细胞混合注射填充

由意大利Silfradent(塞法登特)公司生产的Medifuge 200变速离心系统离心静脉血13分钟后,蕞上层约2ml为PPP(贫血小板血浆),将2mlPPP分装于2个1ml B-D注射器,随后置入Silfradent专用加热装置,75℃加热5-7分钟后PPP受热变性为凝胶态,取出注射器,室温冷却10-15分钟左右。再用三通管将其与0.5ml CD34+细胞充分混合。所得混合物的注射要点在于:(1)注射层面位于皮下层。推荐皮下层注射的理由在于,该混合物中的PPP凝胶能起到填充、增加局部容积的作用,而CD34+细胞作为活性成分可以促进皮下组织、皮肤再生及血管化,当PPP凝胶代谢吸收后,CD34+细胞组分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且皮下注射隧道越多,人为创伤越明显,CD34+细胞促进再生修复能力也越强,因此,“多点、多隧道”的注射方法更加有效。玻尿酸的注射部位可以位于骨膜上层次,但不建议将该混合物注射于骨膜上层,主要原因在于PPP凝胶在体内代谢吸收很快,大约数天至一周左右注射后的体积即会明显变小,而CD34+细胞无法明确促进骨骼及骨膜上组织新生,因此骨膜上注射意义不大。

PPP凝胶与CD34+细胞混合注射填充颞部后效果

二、液态CGF(LPCGF)注射填充

LPCGF不仅可以注射于皮肤层促进皮肤新生,也可以皮下注射起到面部填充作用。 LPCGF是液态性状,填充于皮下存在两大问题:(1)液态物质支撑作用差,难以达到填充效果;(2)液态物质流动性强,受重力作用,极易向低处流动。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方法主要有:(1)可以先在皮下层注射一部分LPCGF,然后再注射一部分PPP凝胶与CD34+细胞混合物,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支撑力,亦能保证足够量的生物学活性物质;(2)建议在皮下组织尽量减少隧道,用钝针注射,单个隧道能够较好地维持LPCGF在一定容积的孔道内,不至于随意流动,并适度过量注射以弥补LPCGF从注射孔道流出损失一部分,术后局部可用敷贴固定数日至一周加以塑形。

LPCGF注射填充眉间静态性皱纹

三、松散凝胶态CGF注射填充

离心CGF的试管有一种为白色帽管试管,该试管内壁光滑,无抗凝剂,离心后室温静置20分钟左右,其中的CGF变为松散的凝胶态,这种凝胶态一旦形成,使用普通的注射器针头已经无法推动注射。因此,可在其“似凝非凝”状态时使用钝针进行皮下注射填充。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保证一定的支撑性,且该性状CGF为具有完全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在促进组织再生方面优势明显,与加热变性的PPP凝胶有着本质区别。但这里仍然存在一个未知点需要继续研究,就是注射进去的“似凝非凝”状态CGF是否能够继续凝结,变得支撑力更强?

四、玻尿酸与LPCGF混合注射填充

玻尿酸拥有良好的支撑力,但不具备促进局部组织再生能力;LPCGF促进局部组织再生能力较强,但支撑力不足。将两者混合后注射填充,既能达到优势互补目的,又能在玻尿酸逐渐代谢的过程中缓释LPCGF,从而取得持续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作用。

利用CGF行面部注射填充,很难做到“毕其功于一役”,尽管每次注射后即刻填充效果可以显现,但来的快,去的也快。促进局部组织再生及容量增加需要多次注射的生物学效应累加,通常需要3-4次注射填充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一旦效果显现即能得到较为长时间的维持。

事实上,在既往的研究中,将PRP与脂肪混合提高脂肪存活率的研究已经不少,总体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CGF作为第三代自体血液浓缩制品,有着更大的优势,但与脂肪的联合应用尚未见诸报道,其中的惊人之处值得期待。


  • 13 人关注